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目试题:
“人为自然界立法。”
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
人的价值的实现( )。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有( )。
人的本质在于他的( )。
意识是(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
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 )。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有( )。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 )。
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 )。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
地理环境是( )。
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
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 )。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末页
共
458
条记录 第
7
页/共
16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