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中国教育史科目试题:
宋初官学的不发达,是造成书院兴盛的惟一原因。是 否
洋务派在1862年创设的外语学堂有()。
西周的教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进入父系氏族公社以后,教育内容有了变化,()成为基本内容。
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解释社会与教育现象的是()。
《学记》中的“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的是()。
明清科举最后的殿试一般是不作淘汰的。是 否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政策优先考虑的是()。
“行同伦”是指秦政权为了匡正各地的异风异俗所采取的举措。是 否
杨贤江表达了对青年成长的关切之心,提出了“全人生指导”。是 否
王守仁提出儿童教育的内容是()。
颜元针对理学教育的“虚文”而倡导“实学”,内容包括当时各行各业的实用技能。是 否
洪仁玕讲究的“善法”,主要是西方的先进制度和科学技术。是 否
教育近代化进入普通教育领域是从维新运动开始。 是 否
蔡元培任民国首任教育部长有一年以上。是 否
明清统治者大力推崇程朱理学。是 否
革命根据地各类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群众教育。是 否
“书同文字”就是指秦在原各国强制推行统一简化的文字。是 否
经科学测定距今200万年前的古猿人化石是()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已开始从干部教育向普通教育转轨。 是 否
日伪当局贯彻奴化教育方针的《学制纲要》公布于()。
“反求诸己”是指做任何事如果未能达到期望值时,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是 否
提出“性善论” 的是()。
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小学或是大学,都是以()为基本学科。
古代教育产生于劳动。是 否
南宋书院以江西和福建两地最多,是因为地方官学不能满足需要。 是 否
梁启超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主张有()。
洋务学堂的特点有()。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国民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严复认为要拯救垂危的中国,要做到()。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末页
共
819
条记录 第
16
页/共
28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