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中国教育史科目试题:
明朝在教育制度上的一个重要创举是()。
汉代太学教师称为教授,都是著名的儒家经师。是 否
孔子讲的温故知新的“故”指的是()
氏族公社末期的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新内容。
十六国时期的学校教育事业在促进各民族的大融合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是 否
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是 否
孔子的道德教育要求,对于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要作到()。
在氏族公社时期,“庠”这种机构的作用是()。
孟轲提出的教学思想有()
魏晋南北朝时的私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龚自珍希望统治者能自行改革,以争取主动, 是 否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
1922年学制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采用6—3—3分段。是 否
一甲三名进士依次称为()。
孔子认为,学生学习要做到学问结合、学思结合和()。
明清的乡、会试都是每间隔两天考一场。是 否
理学是脱离了传统儒学而创建的新学派。是 否
“癸卯学制”中的优级师范学堂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师范专科学校。是 否
“癸卯学制”规定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生分别授予秀才、举人、进士出身。是 否
梁启超的“新民说”,是要培养类似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特色之公民”。 是 否
1625年(顺治九年)清政府颁行了教育立法(),对教育目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原则。
袁世凯政府拟定的宪法草案中,将孔子之道列为修身之本。 是 否
明代的书院几兴几废,到清代中叶后官学化的书院逐渐兴盛。是 否
南京国民政府“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终告形成是在()。
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都是通过干部学校来实施的。是 否
明代万历九年(1581)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
韩愈以伯乐识别千里马为喻,认为关键全在于慧眼识人才。是 否
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
清代学政直接对本省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和巡抚负责。是 否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末页
共
819
条记录 第
18
页/共
28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