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中国教育史科目试题:
京师大学堂曾具有中央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 是 否
明朝建立后,实行了()的文教政策。
中学生毕业会考制度的实施在当时社会引起的反响很复杂,表现为()。
理学的开创者是周敦颐,弘扬者是二程和张载,集大成者是朱熹。是 否
曹魏在教育制度上的新发展是律学的创办。是 否
梁启超曾在康有为举办的万木草堂学习。 是 否
春秋时期士阶层的特点有()
韩愈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友。是 否
汉太学教师称为()。
蔡元培进行学科调整,使北大成为具有文、理、法、商、工等多科的综合大学。是 否
地方官学起于()。
王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耳闻目见去直接了解客观事物的过程。是 否
古代郡国学校制度的正式建立是在北魏时期。是 否
“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是 否
朱熹认为大学以“明理”为主,就是要深入领会圣贤之道。是 否
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主要有()。
明清科举考试乡试及第者称为秀才,会试及第者称为举人,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是 否
王充在论述人性和教育的作用时提出了()。
朱熹认为小学以“教事”为主,就是要多接触实际,增进对客观事务的认识。是 否
魏、蜀、吴三国,采取发展教育事业的惜施,成就都很大。是 否
“虚心涵泳”是强调读书时不可先抱有成见,不能有主观臆断。是 否
康有为和梁启超都认为变法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教育。 是 否
汉代的学校类型主要有()
孟子强调艰苦磨炼,认为这是人成大器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 否
东林书院位于浙江杭州。是 否
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E.力行
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当时主要有()。
西周时期出现“学在官府”的现象,其原因为()。
太平天国政治思想教育的读物有()。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末页
共
819
条记录 第
22
页/共
28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