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科目试题:
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教学区别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所在。
班级授课制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利于因材施教。
•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性价值。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政治体制与教育目的不同,课程内容也有不同。
视听手段包括: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泰勒的课程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模式,也是最有影响的模式.
根据本课程观点,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
杜威的教学策略包括: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在教学中,把教师和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
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包括:
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的主体。
20 世纪以来,传统教学论流派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教学直接目标是为学生能掌握从事各项活动时所需要的活动工具、行为方法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
“科目本位课程”或“学科中心课程,指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所组成的课程,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20 世纪以来,现代教学论流派代表人物是:杜威。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912年,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立文纳特卡制。
课程开发模式上,泰勒主张过程模式。
“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是古代学校课程。
课程与教学两者相对独立,只有区别没有联系。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有: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赫尔巴特
校外专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因素是:
学绩测验的评分要注意:
教学最终目标是为受教育者将来从事各种社会性活动做准备所要求实现的目标。
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共
212
条记录 第
7
页/共
8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