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科目试题:
结构主义属于科学主义教学流派。
《 大教学论 》的作者是:
•我国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是在京师同文馆里诞生的。
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观点,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以下类型:
教学最优化属于科学主义教学流派。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为: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测量之父。
发现学习法由斯金纳提出。
事实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等客观属性。
教学论学科形成阶段,教学论研究的基本特征有:
范例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联邦德国的瓦根舍因。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
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
制定课程计划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评价正确的是:
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是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制。
•课程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形式。
17世纪,捷克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他的《大教学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为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础。
学生与校本课程开发无关。
•课程的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依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巴西人弗莱雷是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技术问题主要涉及课程与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最高层次,对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起着统帅、支配、制约的作用。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
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 《 大教学论 》 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形成。
自上而下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仅有形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特征是以校为本 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杜威的教学体系
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知识为中介,以传授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任务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共
212
条记录 第
2
页/共
8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