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素质教育专题科目试题:
在中小学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
任何一种模式既是理论的具体化应用,又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常被视为理论和实践的中介
教育目标靠教育者去设计,因而主要是主观性的东西
素质教育目标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素质教育课程开发的多重主体主要有
个体素质的基本特征
解决人类危机的本质在于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作准备
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
个体对群体素质的影响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是
人的素质就是人的个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微观上,主要指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生产劳动,进行多方面的结合,其中,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一个十分重的方面
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教育是发展个体素质的最重要的手段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中的个性,可以理解为个体素质
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化,教师的认识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师生员工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
素质教育目标具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评价服从并服务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宗旨
素质教育途径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
在当代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
学校管理的双重性是指学校管理既有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力量,也有压抑其身心发展的力量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包括行为示范在内的各种形式,促进整个社会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
素质教育目标与其他教育体系目标的区别在于
素质教育的途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分化和综合之中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和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为本和个人为本之间,素质教育应当兼顾两端,有所侧重,力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素质教育中,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应
评价主体的主观性体现在
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应以提高每一位受教育者身心素质水平为根本目的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共
361
条记录 第
12
页/共
13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