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教育心理学科目试题:
个体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
个体对社会规范的内化一般要经历( )阶段。
认知策略的学习,是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有( )等。
研究表明,皮亚杰解释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
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具有一下特征:()
()的学习与认知学习、技能学习并列为学生学习的三大领域,除了学习的一般规律外,还有不同于认知领域学习、运动技能领域学习的一些特殊规律。
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是( )。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
学习理论是有关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条件以及学习的结果等学习规律的观点和解释。
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面。
观察研究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科学研究方法。
()是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合作过程。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以及由这五种要素所构成的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交织在一起的活动过程。
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
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对社会规范的( )过程。
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受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总有迁移现象存在。 ( )
智力技能是借助于( )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下列学习属于总括学习的是( )。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是有关事实性信息的学习。
概念学习包括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
( )是技能获得的标志。
布卢姆()学习目标细分为肢体动作、细微的协调动作、非语言交流动作、言语行为四个层级。
班杜拉三元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学校中,要有节制地使用惩罚,绝不使用体罚。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是个体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末页
共
405
条记录 第
5
页/共
14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