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知识大厅
搜索
账户
充值
常见问题
教育心理学科目试题:
能够产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
学生具有成长的规律性与多样性、差异性。
机械学习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起的是人为的、非实质性的联系。
( )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 )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体现的是( )
斯金纳把人的行为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两种。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 )。
课堂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具有一定复杂性,需要积极耐心的对待。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的三大定律是()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过程是(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的是()的结果。
( )是个体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从思维类型上看,艺术型的人具有的特点是( )。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是( )。
相对其他人群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
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是 ( )
教学内容一般体现为:
当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时,这种影响被称为( )。 A、 B、 C、 D、
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 )。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
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导致该儿童的耍赖行为的最可能原因是( )。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相对复杂而已。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本能行为,一类是习得行为。
造成不良品行的主观原因有( )。
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是( )。
个体的发展是规律性和个别差异性的统一。(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 )。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共
405
条记录 第
12
页/共
14
页
本网站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2018